北京市商业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局面在2004年有了全面体现,其发展势头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迹象,以致租售价格持续走高。
北京房地产专业机构统计,2004年1—7月,北京市商业地产(包括商铺和写字楼物业)的销售面积已达到2003年全年商业物业销售量的2倍,商业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局面在2004年有了全面体现,其发展势头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迹象,以致租售价格持续走高。 按照“买涨不买跌”的投资法则,针对商业地产市场跟进投资置业的客户群体增势迅猛,热销的商业地产项目进一步拉动了房地产投资市场,成为现阶段楼市新热点。 随着北京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当前的商业地产将呈现出理性发展的态势。 1 高品质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主流 作为传统和新兴商务区的产品,为满足未来商业客户的需求,时下许多的商业地产项目,无论是写字楼物业,还是综合性物业、纯商业物业,具有定位前瞻,产品齐向高端发展,拔高了区域物业的档次和价格,出现了一大批高品质的项目,如华贸中心、LG大厦等。 2 分割商铺领风骚,社区商业有市场 目前,北京商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商务区内和住宅社区。分割商铺在传统和新兴的商务区都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在商业物业的独体和多层底商的定位都瞄准了小铺位分割的专业市场上。CBD及其东部商圈、中关村商圈、朝外商圈内的写字楼底商和商业街呈现了供需两旺的势头。对于静态人流的重视,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同。 2004年的商业物业市场上,Shopping Mall成为开发的重点。但同时,依然有众多的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对于商铺店型的规划不是一味地求大,求档次,而是较为切合实际地将重点集中在底商及开放型社区商业街上,出现了众多以各种风格商业步行街为概念炒作的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商业行业对商铺的设施要求不一,目前,许多商铺的软、硬件设计远没有达到商家的使用要求,致使部分商铺空置,而商家找不到合适的店铺,产生供需脱节。 3 国际资本加紧抢滩登陆 从2004年底开始,中国零售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也就是说,无论内资或外资,都享有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加之由于地理资源的稀缺性和唯一性,也就形成了谁能抢得先机,占据有利的商业网点,圈得越多的商业用地,谁就会在竞争中形成绝对优势的局面。 现在,国际知名零售品牌已经加快了在中国的设点步伐,国外投资银行也将在未来两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国际资本参与北京重点区域项目的开发建设,可以提升项目的品质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与国内有经验的大型集团合作,也是国际资本的一个重要步骤。像新加坡嘉德置地将会同北京华联集团联合成立合资零售管理公司。 4 第三方经营管理发展趋向显著 当商业地产加快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时,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地产是一个涉及投资商、开发商和经营管理方三方合作的过程。而目前北京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大都从住宅开发起步,十分缺乏商业地产经营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尽管市场上出现了商铺销售火爆,价格不断创新的现象,但与此同时,许多项目却不得不面临经营不善而进行调整,甚至闭门谢客的窘态。 据近期推出的北京“商业白皮书”,北京市政府将合理调控北京房地产的规模和结构,对于存在盲目发展、有过度竞争趋势的地区,以及业态落后的商业项目将进行必要的限制,这将意味着未来几年商业房产供应将趋于平缓,商业房产的重心将放在专业经营方面,专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
|